為什麼ADHD患者容易被誤會? ——解析社交困難背後的科學原因

1. ADHD患者的社交誤解來源

1.1 “總是打斷別人,是不是太自我中心?

ADHD患者經常在對話中搶話、插話或中斷別人,這讓人覺得他們缺乏尊重。但實際上,這並非出於故意,而是大腦執行功能的控制能力較弱

       無法抑制衝動ADHD患者的大腦前額葉皮質活躍度較低,此區域負責抑制不合時宜的行為Barkley, 2010 )。因此,當他們聽到感興趣的話題時,大腦很難讓他們按捺住表達的衝動,導致插話、搶話等行為頻繁發生。

       難以保持專注ADHD患者容易在長時間對話中分心,如果他們不馬上表達自己的想法,可能就會忘記。因此,他們更傾向於立刻說出來,而不是等待合適的時機

1.2 “怎麼老是答應的事不做?是不是不靠譜?

許多ADHD患者在社交關係中難以兌現承諾,朋友或家人可能會覺得他們不負責或不守信用,但這其實與時間管理和記憶功能的缺陷有關。

       短時記憶問題ADHD患者的工作記憶能力較弱,他們可能真心想記住某件事,但轉頭就忘Brown, 2009 )。

       時間感知異常ADHD患者的時間管理能力較差,他們常常低估完成任務所需的時間,導致事情被拖延甚至遺忘。

       容易被幹擾:即使有執行計劃, ADHD患者的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導致他們無法按時完成承諾。

這些問題並非懶惰不負責任 ,而是神經系統特徵所導致的執行功能障礙

1.3 “情緒變化太快,是不是太敏感?

ADHD患者的情緒波動較大,這讓他們在社交中容易被誤解為**「脾氣暴躁反應過激」**

       情緒調節困難ADHD患者的大腦杏仁核更活躍,這使他們對情緒刺激更強烈Shaw et al., 2007 )。

       過度解讀他人行為:由於對社交訊號的理解能力較弱,他們可能會錯誤解讀朋友的語氣或表情,從而產生焦慮或憤怒。

       反應過快,難以思考後果:在爭執中, ADHD患者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言語和行為,導致矛盾升級。

這讓ADHD患者在關係中容易產生衝突,但他們並非有意為之,而是由於神經系統的特性讓他們難以迅速調整自己的情緒

 

2. ADHD患者如何減少社交誤解?

2.1提升自我覺察:讓溝通更順暢

       練習暫停3法則:在說話前,先停頓3秒,確認對方是否已經說完,減少搶話行為。

       使用複述回饋技巧:對方表達完後,重複對方的話,以確保自己理解正確,並讓對方感受到被尊重。

       制定任務提醒:利用備忘錄、定時提醒、待辦事項清單等工具,幫助自己記住承諾並準時完成。

2.2學會情緒管理,減少誤會

       練習情緒辨識:每天回顧自己的情緒波動,並記錄導致這些情緒的具體情境。

       設定冷靜窗口 :當情緒激動時,提醒自己暫時離開爭執環境,避免在衝動時說出傷人的話。

       利用正念訓練:冥想和深呼吸練習可以幫助ADHD患者增強自控能力,減少衝動性情緒反應( Young et al., 2016 )。

2.3科學用藥:幫助改善社交表現

對於症狀較嚴重、影響人際關係的ADHD患者,藥物治療可以有效提升注意力、減少衝動行為和情緒波動

擇思達的作用

擇思達是一種非興奮劑ADHD治療藥物,主要透過調節去甲腎上腺素,改善注意力、執行功能和情緒穩定性Michelson et al., 2002 )。與傳統興奮劑類藥物相比,擇思達的作用較為溫和,且不易產生依賴性,適合需要長期管理ADHD症狀的患者。

擇思達對社交能力的幫助

       減少衝動插話,讓對話更自然順暢。

       增強執行力,提高兌現承諾的能力。

       改善情緒穩定性,減少因溝通問題而引發的焦慮或衝突。

用藥注意事項

       需持續服用2-4週才能見效,不適合短期使用者( Kelsey et al., 2004 )。

       可能有輕微副作用,如食慾下降、困倦,但通常會隨著時間緩解。

       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並根據個人情況調整劑量。

研究表明,長期使用擇思達的ADHD患者在社交互動中衝動減少,溝通品質提升Weisler et al., 2006 )。

 

3.理解ADHD ,讓社交更順暢

ADHD患者在社交中容易被誤解,並不是因為他們故意不尊重人沒有責任感 ,而是大腦執行功能和情緒調控能力的缺陷讓他們更難控制自己的行為和表達。透過提升自我覺察、優化情緒管理、運用科學方法調整溝通模式,他們可以有效減少誤會,並改善人際關係。對於症狀嚴重的族群,科學用藥也能提供額外的支持,幫助他們更穩定地社交互動。理解ADHD ,才是改善社交關係的第一步。

🛒擇思達10mg

🛒擇思達40mg

返回網誌

發表留言

請注意,留言須先通過審核才能發佈。